魚的家採用生態環境科技管理方法,養殖出最優質的無毒大尾鱸鰻,在環境的規劃中我們改變了以往的傳統養殖方法,利用養殖一半的面積,用來作為生態蓄水池,池中我們飼養了許多生態中常見的淡水藻蝦,泰國蝦,大肚魚及淡水的螺類,用來過濾養殖無毒鱸鰻的水源,以達到大自然生態循環的慨念,再以最先進的微生物技術控制水中及環境中有害的細菌與病毒,讓大尾鱸鰻生活在最天然無毒的生態環境中。
一般傳統在養殖旳方法大多會用雞糞作為魚池底部的肥料,因而產生綠藻水,但由於有些雞隻在養殖的過程中可能會投入抗生素藥物,這些藥物因而會有殘留在雞糞中的風險,雞糞中也常會發現有害於魚隻的原蟲與細菌,因而使養殖的魚隻生病。 然而魚的家採用的方法是以天然的豆粕米糠去發酵,經由7至14天的發酵後再將發酵物投入魚池中,進而產生綠藻水,以防止魚池中含有抗生素藥物或是有害的細菌與病毒。
魚的家為了友善對待我們所住的這片土地,我們都只用人工方式去除雜草,有別於傳統養殖為了方便除草,對於魚池邊的雜草處理,大多是使用除草劑(農藥)。 魚的家在2016年更是與飼養羊農合作,引進了羊隻放養至魚池邊協助作為除草的好伙伴,由於羊在吃草時所分泌的唾液會抑制草生長,因而也為生態環境控制達到很好的成效。
魚的家開發出APP透過網際網路以遠端控制方式,結合養殖場內的水車增氧設備與抽水馬達設備,使作業人員可以不在現場,即可操作遙控開關設備,另外我們更在養殖場內加裝了網路監控攝影機,讓作業人員不在現場也可以隨時方便掌握養殖場內的狀況,這就是魚的家科技與水產的結合。
魚的家為了鱸鰻的健康,我們再鱸鰻的培育飼養全程使用日本進口酵素及比利時進口綜合維他命,以增強鱸鰻的抵抗力,因而不需要抗生素,與其他藥物。
一般人的印象對於淡水魚類,總是感覺吃魚的時候會有土味或是藻味,為了確保鱸鰻的品質,我們將魚放至清水中蓄養三至四天的時間,讓魚將體內的土味及藻味給代謝掉。
魚的家為了客戶食在安心,我們都採不定期方式把所飼養的鱸鰻送至SGS檢驗是否有多重藥物殘留,為客戶作最嚴格的把關。